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今天回答网友的留言,工作性质,必须站立而且来回走8个小时。对于每日需站立行走 8 小时的人群而言,身体的损耗肯定了, “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” 。中医认为,肾主骨,脾主肌肉四肢,肝主筋,长时间保持站立行走状态,会持续消耗肝肾精血与脾之气血,导致筋骨失养、气血运行不畅。肾中精气亏虚则骨骼失去濡养,易出现腰膝酸软、下肢乏力;肝血不足则筋脉失柔,引发关节屈伸不利、肌肉拘挛;脾气虚弱无法运化水湿,还可能导致湿浊下注,加重下肢沉重与肿胀。
图片
连续 8 小时行走站立对下肢骨骼肌肉系统的损伤更为直观。膝关节作为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,长时间承受身体重量并反复屈伸,会导致关节软骨磨损加剧,引发软骨退化、半月板损伤,进而出现膝关节疼痛、弹响等症状。同时,持续的压力会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,静脉瓣膜功能受损,增加下肢静脉曲张的风险,表现为小腿青筋凸起、酸胀乏力。此外,长期过度负重还可能导致踝关节、髋关节的韧带劳损,甚至引发足底筋膜炎。
《黄帝内经・素问・宣明五气篇》记载:“五劳所伤: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。” 这段话精准概括了长期不良生活与工作状态对人体的损耗,其中 “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” 正是针对长时间站立行走人群的健康警示。《灵枢・本脏》亦云:“经脉者,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,濡筋骨,利关节者也。” 说明气血运行通畅是筋骨得以濡养、关节活动自如的关键,而久立久行恰恰会打乱气血运行节奏,导致筋骨失养。
针对长时间行走站立导致的筋骨损伤、膝关节不适等问题,我有一中医基本方,具体组方如下:怀牛膝 10-15 克、石斛 10-15 克、赤芍 15-20 克、丹参 15-30 克、白术 15-30 克、党参 15-30 克、薏苡仁 15-30 克、杜仲 15-30 克、续断 15-30 克、桑寄生 15-30 克。日 1 剂,分 2 煎,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温服。坚持服用一段时间,能有效改善下肢筋骨不适,缓解膝关节疼痛、乏力等症状。
此方用药遵循 “扶正祛邪、标本兼顾” 的原则,其中党参、白术健脾益气,为气血生化之源提供保障,解决脾气虚弱无法濡养四肢的问题;杜仲、续断、桑寄生、怀牛膝均为补肝肾、强筋骨之要药,能有效补充肝肾精血,修复久立久行对骨骼造成的损耗,同时怀牛膝还能引药下行,使药效直达下肢病变部位;石斛养阴生津,可缓解因长期劳累导致的津液亏虚,避免筋骨失于濡润;赤芍、丹参活血化瘀,能改善下肢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,减轻因瘀血阻滞引发的疼痛与肿胀;薏苡仁健脾祛湿,针对脾气虚弱导致的湿浊下注,缓解下肢沉重、水肿等不适,诸药合用,共起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健脾益气、活血化瘀、祛湿通络之效,精准应对长时间行走站立带来的多种健康问题。
在实际临床应用中,由于每个人的体质、症状轻重、伴随症状存在差异,需在基本方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加减,才能实现 “一人一方” 的精准调理,以下为 常见的加减方案:若患者膝关节水肿明显,可在基本方中加入黄芪 30-60 克,黄芪能补气升阳、利水消肿,增强方剂祛湿消肿的功效,同时助力气血运行,改善水肿部位的气血供应;若膝关节水肿严重,单纯加黄芪效果不佳,可将薏苡仁用量增至 60 克,强化其健脾祛湿、利水消肿的作用,快速缓解下肢水肿症状;若患者伴有明显下肢疼痛,尤其是刺痛、固定不移,提示瘀血阻滞较重,可加入豨签草 15-20 克,豨签草能祛风湿、通经络、止痹痛,针对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等症状效果显著;若患者经常出现下肢抽筋,多为肝血不足、筋脉失养所致,可在基本方中加入蜈蚣 2-4 条、白芍 15-30 克,蜈蚣能通络止痛、息风止痉,白芍能养血柔筋、缓急止痛,二者合用可有效缓解筋脉拘挛引发的抽筋症状;若患者伴有腰膝酸软明显,且畏寒怕冷,提示肾阳不足,可加入淫羊藿 10-15 克、巴戟天 10-15 克,二者均为温补肾阳、强筋骨之药,能改善肾阳亏虚导致的畏寒、腰膝冷痛等问题;若患者下肢皮肤发红、灼热疼痛,提示存在湿热下注,可加入黄柏 10-12 克、苍术 10-12 克,二者为二妙散的核心成分,清热燥湿效果显著,能有效清除下焦湿热;若患者伴有下肢麻木不仁,多为气血亏虚、经络失养,可加入当归 10-15 克、鸡血藤 15-30 克,当归补血活血,鸡血藤补血通络,二者合用可改善气血供应,缓解麻木症状;若患者膝关节疼痛在活动后加重、休息后缓解,提示存在劳损,可加入骨碎补 10-15 克、补骨脂 10-15 克,二者能补肾强骨、续伤止痛,促进骨骼损伤修复;若患者伴有口干舌燥、心烦失眠,提示阴虚内热,可在基本方中加入麦冬 10-15 克、玉竹 10-15 克,增强养阴生津、清热除烦的功效;若患者下肢沉重感明显,且舌苔白腻,提示湿邪偏重,可加入茯苓 15-30 克、泽泻 10-15 克,茯苓健脾利湿,泽泻利水渗湿,二者合用可加速湿邪排出,缓解沉重不适。
中医调理强调 “辨证论治”,上述方剂及加减方案仅为临床经验总结,并非适用于所有长时间行走站立的人群。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,如年龄、体质、是否存在基础疾病、症状的具体表现等,都会影响调理方案的选择。若出现下肢筋骨不适、膝关节疼痛等症状,应及时找专业中医师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